盤算與心機
先來個官逼民反,所以,不是敵人就是朋友。
策略上:
朋友要多,敵人要少。
"官逼"指得是媒體環境對我的陌生及不友善,"民反"當然就是我要爭取平反聲譽的機會。
就乳協、酪協、吳跟葉算是顯著敵人吧,食藥署當然是朋友,食品、檢驗界的人當然還是朋友。
誠所謂,人多好辦事,光是架勢擺起來就嚇死人了。
設備、資金、場地看來是小事,
但,到哪找人來,又要做啥事?
誰來帶呢?
領導力還真是需要培養的呢。[140322]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餿水油] 給候選人的食品安全建議
看法:
1. 「推動食安觀光夜市」是個擺錯重點的議題,觀光夜市的管理不在食品安全,而是產業與都會發展的市民需求。去夜市就是吃便宜、多樣的小吃,但環境衛生與當地社區發展才是重點,看看師大與樂華夜市吧。把上述問題處理好,其中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隨之解決,看來候選人的作法是有了,但方向錯了。這是產發局的業務,而台北市政府也搞錯了,竟然把「食安問題」放在都發局裡!!
2. 「推動中小學優質團膳作業」,這是對的。所以關心這議題的人,就是家長們,也就是要納入主婦聯盟及團膳業者(這是教育界醜聞最多的一塊)的看法建議。其中有個主題–第三方認證,是可行的,但重點是如何做。
3. 推動「食品安全微笑標章」制度,不就已經貼紙換了一大堆了,還會有效嗎?這制度就留著,信者恆信、不信者就擺著不管。
4. 「全面提升傳統市場品質逐年提高居家烹煮用餐比例」,概念很好,要看到成效很難,但值得努力。
接下來,談「第三方認證」的問題,直接的建議就是把監督權放在消費大眾這一端,也就是我所謂的「食安監察員」。
目前,食品業界推動的自主管理系統,行之有年,雖有成效,但上有政策下有政策,出錢的人說了算,所以所謂的自主管理早已成了象徵性的制度。但,不可諱言的,檢驗的技術、設備跟人才都以食品大廠最齊全也最有能力來執行。
所以,由食品業者(包括市場、攤商、團膳、餐飲、食品廠)、家長團體及消費者團體推薦具有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人才,由市政府認證資格並登錄之,可以逕行舉發、或受理食安申訴案件的調查(經由市政府委託中轉),由於具備食安專業的知識,可以更快、更準確地發現問題,避免恐慌,有效地對無良商家施以壓力,改善食安環境。
並要求台北市管理、經營的市場、攤商、團膳、餐飲、食品業者、供應商,一起出資提供食安基金,提供「食安監察員」之制度運作、調查及檢驗所需經費來源。
這觀點若獲得以實行,將可以改善因少數專業團體的壟斷,容易造成所謂驗證機構被收買及勾串的弊端,廠商對聲譽將更加地維護。(因為要自己出錢)
可以探討的議題:
一、 青少年食的安全,父母們最關心的青少年飲食安全為何?
二、 台北,吃得安心,到哪裡可以吃得安心,也就是飲食安全資訊網,定期抽查及檢驗的資訊公開、透明,容易取得。
三、 台北的市場、廠商及店家將如何和市政府共同來重建市民對食安的信心,找回台北美食之都的聲譽。
而針對上述三個議題,讓許多的社會團體有參與的空間,而非專家說了算。我最近觀察候選人團隊的最大缺失,就是經常顯露「專家的傲慢」,或許,善用群眾的智慧將能平衡此一缺失。
1. 「推動食安觀光夜市」是個擺錯重點的議題,觀光夜市的管理不在食品安全,而是產業與都會發展的市民需求。去夜市就是吃便宜、多樣的小吃,但環境衛生與當地社區發展才是重點,看看師大與樂華夜市吧。把上述問題處理好,其中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隨之解決,看來候選人的作法是有了,但方向錯了。這是產發局的業務,而台北市政府也搞錯了,竟然把「食安問題」放在都發局裡!!
2. 「推動中小學優質團膳作業」,這是對的。所以關心這議題的人,就是家長們,也就是要納入主婦聯盟及團膳業者(這是教育界醜聞最多的一塊)的看法建議。其中有個主題–第三方認證,是可行的,但重點是如何做。
3. 推動「食品安全微笑標章」制度,不就已經貼紙換了一大堆了,還會有效嗎?這制度就留著,信者恆信、不信者就擺著不管。
4. 「全面提升傳統市場品質逐年提高居家烹煮用餐比例」,概念很好,要看到成效很難,但值得努力。
接下來,談「第三方認證」的問題,直接的建議就是把監督權放在消費大眾這一端,也就是我所謂的「食安監察員」。
目前,食品業界推動的自主管理系統,行之有年,雖有成效,但上有政策下有政策,出錢的人說了算,所以所謂的自主管理早已成了象徵性的制度。但,不可諱言的,檢驗的技術、設備跟人才都以食品大廠最齊全也最有能力來執行。
所以,由食品業者(包括市場、攤商、團膳、餐飲、食品廠)、家長團體及消費者團體推薦具有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人才,由市政府認證資格並登錄之,可以逕行舉發、或受理食安申訴案件的調查(經由市政府委託中轉),由於具備食安專業的知識,可以更快、更準確地發現問題,避免恐慌,有效地對無良商家施以壓力,改善食安環境。
並要求台北市管理、經營的市場、攤商、團膳、餐飲、食品業者、供應商,一起出資提供食安基金,提供「食安監察員」之制度運作、調查及檢驗所需經費來源。
這觀點若獲得以實行,將可以改善因少數專業團體的壟斷,容易造成所謂驗證機構被收買及勾串的弊端,廠商對聲譽將更加地維護。(因為要自己出錢)
可以探討的議題:
一、 青少年食的安全,父母們最關心的青少年飲食安全為何?
二、 台北,吃得安心,到哪裡可以吃得安心,也就是飲食安全資訊網,定期抽查及檢驗的資訊公開、透明,容易取得。
三、 台北的市場、廠商及店家將如何和市政府共同來重建市民對食安的信心,找回台北美食之都的聲譽。
而針對上述三個議題,讓許多的社會團體有參與的空間,而非專家說了算。我最近觀察候選人團隊的最大缺失,就是經常顯露「專家的傲慢」,或許,善用群眾的智慧將能平衡此一缺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