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的看法都差不多,這是很有潛力與夢想的領域,但是,具體的實施方式是甚麼呢?
策略上應該是可以實踐的戰略方向,而不是另一塊資源分贓的戰場,
獎助創新不再是給最卓越、優秀的計畫,而是給最可執行的計劃,才是以實踐為主的戰略方向。因為,若真具有實踐的競爭力,拿出去驗證(創業)不就證明了計畫的卓越,何必來爭奪補助呢?但這些經費預算的分配者,多數都是產出卓越的專家呢。
歷史的重要,就在鑑往知來。早年,台灣的教改政策是交給一群拿博士學位的專家來制定,發展成現在的狀況,一點都不意外。
所以啦,若是僅由學者之流的專家來擬訂,就將會是卓越的產業計畫,而無法有卓越的產業形成。
孩子們如果要走生科這條路,基本的知識還是要扎實的累積,才有未來開創新局的能量。
早年,我以稱職的幕僚角色而受肯定,人生境遇卻萬般不由人,該是強化企圖心,以決策者的態度帶領夥伴往前衝的時代了。
[註] 拿破崙说的原句是:“Every French soldier carries a marshal\'s baton in his knapsack”,直譯就是“每個法國士兵的背包都裝着一支元帥的權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