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寫作練習

先前有請同學協助進行教案的編寫, 這是一個需要耗費心力投入的工作. 多數認真的同學在資料的收集及整理方面做的不錯, 不過, 跟學士論文的寫作練習相似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

不僅是"有去做"就可以了, 還需要思考 "寫的好不好, or 還可以更好嗎?" 也就是說, 寫作練習就是思考的練習, 而且是動態的, 並不是你今天寫完了, 事情就結束了.

撰寫文件的目標大多在於"概念的傳達". 換言之, 讀者是否清楚瞭解你每一句話的意圖, 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通常好的文章整體架構清楚, 而段落內的架構也很完整, 這是科學論文最常被要求的地方.
那要如何學習 "科學文章的撰寫架構"呢? 多一點文獻閱讀的經驗, 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或者是我個人常用的小技巧: 改寫人家的文章.

有時, 我們常常會看書 (or 文章)到某一段落, 就是看不懂. 經常要反覆思考多次, 然後好像猜到了作者的心思. 通常, 老師會重新練習改寫這段文章, 然後想一下, 我能否一次就看懂它呢!! 這事實上, 就是學士論文撰寫時, 指導教授的工作. 當同學在進行思考的練習的同時, 老師會指出你的思考還有那些地方多餘了, 那些地方欠缺, 那些不清楚. 所以, 我會不斷地要求同學給予回應, 無論是用 "信件文字" 或是 "口語".
而當你還不知道 "自己不夠好" 的時候, 是不可能讓自己變更好的, 這些都只是在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 與他人的看法及成果無關. 這就是"改寫訓練"的核心要義.
其次, 善用"起/承/轉/合"的通用架構: 1.先簡單說明其重要性與目的, 2. 再說明現況與該如何進行, 3. 有沒有可以比較的或例外的可能性, 4. 最終提一下自己的功績. 同學可以比對一下, 是否大多數敘述性的文章, 都有類似的文章架構.

所以, 架構不完整常常會讓人不知所云, 因為讀者通常不是作者.
簡短的說明我的論文指導方式, 只是希望同學能瞭解並學習到一些方法技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