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唸研究所還是就業

我支持同學去考專業的執照, 因為有總比沒有好.
我支持同學去參加公職考試, 因為政府工作有保障.
我支持同學去考研究所繼續深造, 因為可以增加競爭力.
......
這都是很好的選項
只是
1. 那個工作會需要 xx技師? 或者是加薪NT500 每月.
2. 錄取率可能比你考上台大還低.
3. 沒興趣又浪費時間, 畢業後還是沒有競爭力.

........ 生物科技這一行, 沒有碩士學歷實在是很難發揮. 但是想要做事, 又有興趣及能力的工作, 又不是只有生物科技這一行. 很多有趣又賺很多錢的工作, 需要的是熱情跟創意, 學歷無用呀...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油裡有砒霜?

看到這則新聞時,我傻眼了。

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質疑台北縣法制局對速食業者油品驗出超量重金屬砷,可能是總「砷」含量,並沒有區分比較無害的「有機砷」,以及有害的「無機砷」;對此台北縣消保官楊舜惠表示,根據初步和實驗室詢問的結果,提出的數據指的就是"無機砷",並非兩者的總和;她也表示已經要求實驗室就整個抽檢結果提出完整的書面報告,釐清外界質疑。

我個人認為台北縣消保官的檢驗是錯的,理由如下:
1. 無機砷(砷酸及亞砷酸)基本上是水溶性的,不應該在油品中出現,且超量11倍。
(這情節跟九品芝麻官中一斤的砒霜是無法溶於糖水的情況有點類似)
2. 如果是超量11倍,因為油脂並不會濃縮無機砷,所以一定會有更高濃度的污染物存在,因為高濃度往低濃度擴散的道理。但是我想不出有那些油炸製程會有砷污染的可能?

另外, 我對台北縣消保官的檢驗專業知識不怎麼信任。我更猜測它們的分析錯誤,錯把磷酸當成砷酸來驗,因為磷脂質是油品的主要成份。油用久後,磷酸鹽會釋放出來,而磷酸鹽及砷酸鹽的檢測法可以是相同的(鉬酸鹽之分光光譜法) 。

這根本可以算是栽贓。
而衛生署不講話很像是在看笑話一般,我覺得有點在內鬥跟轉移焦點的嫌疑。

...... 如果我猜錯了,我請大家(全實驗室)去吃麥當勞。

真不巧,十幾年前我在做砷的分析,然後在食品業成立認證分析實驗室,現在又在大學教分析化學跟食品加工,如果我不說些話......有點太缺乏社會公理了。不過,說了也不會有人理我。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生物科技系畢業生的未來?

生命科學系(生科系)、生物科技系(生技系)、醫學檢驗暨生物科技系(醫技系)唸那個好?
很多學生都搞不清楚「生命科學」與「生物科技」的差異,其實很簡單,「科學」強調的是基礎的理論與創新研究的能力,「科技」則是應用科學知識的產業化技術。
在就業市場上,生科系的學生是設定成為科學家與研究人員,生技系的學生則是成為工程師、技師與產品開發的專業人員。
不過一般人往往崇尚學術研究,輕視應用實做,尤其是年輕人。

根據大學基測及指考的最低成績排名:
對台大而言1. 生科系>2. 醫技系>3. 生技系,對私立的慈濟大學而言1. 醫技系>2. 生技系>3. 生科系。
為何不同?
因為台大是研究型大學,所以學術研究特色較重的生科系比較吃香,而生物醫學領域中又獨尊醫學,所以會有這個排名。
但是,為何慈濟大學(有醫學系)的排名卻有此差異?

這是一個秘密,
沒有大學願意承認自己是單純的教學型大學,因為目前系所的聲譽及教師的升等還是以研究為主要的指標。
社會的精英(教育主管及少數大牌學者)認為資源不足的私立大學根本不配進行研究,更不應該給太多的教育資源,如此一來,私立大學的學生和老師等於是被社會歧視跟輕視的一群。
可悲的是,這些佔台灣多數的學生及家長們,卻還不斷地助長(沉默接受)這精英教育制度的運作。
公立大學的教育品質比較好!?
它的資源是比較多,但教育不見得好。
而私校的許多學生更是可憐,居然相信 "只要朝著成為「殿底的研究人才」而努力唸書,必將幸福"。
生物科技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這是世界發展的趨勢。但是,個人能力的適性發展,更是大學教育中教師應該負擔起的責任。真希望我有勇氣告訴學生真相,也期待有學生因此而發揮更好的個人品質,成為真正的社會人才。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要改變,否則你一輩子就只能怨歎!

帶大學部同學專研的過程中,採取何種態度一直是老師所在意的。因為,老師在某些程度上就是所謂的典範,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所以,教育態度將對學生會有深遠地影響,這是我所認知的教育過程。
前些日子,我在擔心是否要催促專研生有所進度,雖然,嘮叨的提醒方式也可以讓學生感到被關心。
但是學習態度(或生活態度)更長遠地決定了同學日後的發展。
老師也一直認為,輕鬆自在的生活態度才是健康的,念書當然也該是如此。
所有的專研生應該都被告知過,你要做甚麼題目,你可以自己決定。甚至於你對其他老師的題目感興趣時,我也可以幫你轉過去,絕不為難。
說實在的,看到同學在混日子,當老師的都會很難過。
目前,我最感到灰心的專研生,就是專研被當之後,更換指導老師並擠在一堆同學中過關。唉呀!我只期待有一天他能瞭解,為一件事奮鬥的過程是很好的人生經驗,並不是及格或是文憑而已。
今天你要改變自己,所以我提供你一個改變的機會。但是如果你不願改變你的態度,我只好讓你直接面對不改變的後果-喪失競爭力,跟挫折。
當你感到外在環境越來越糟時,並不是只有投入更多心力與之對抗,才能得勝。改變的企圖心更能克服物質與心理的不平衡,所以做不一樣的決定是值得眾人讚許的。此外,只要你能夠應付的過,那就應付吧!因為你已經找到自己的路了。
老話一句,覺得很辛苦或是不適應,那就趕緊換環境,不要硬撐。而我面對同學硬撐的態度是很殘忍的-直接折斷。仔細的回想,被我直接罵笨蛋的學生還蠻多的。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董事長交代的

生態系統......
嗯,
之前有想過, 也有人做過.
但是, 一定還有些小問題.
我猜, 多樣化的"規模"+"尺度"+"組合"應該是答案的核心技術

L.研發長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唸書還是就業?

身為少數有產業經驗的大學教員, 經常要回答學生對升學與就業發展的詢問.
而個人最常給的建議是,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這意味著"好易惡勞"及"差異化就是利基"的生活概念.
基本上,我還是認為升學 (or 學術這一行)是很糟糕的工作, 而我的學生們大都不適合走這條路, 因為多數都缺乏天份, 走這條路將會是辛苦的. 所以何必跟別人擠呢?
但是, 最近經濟非常的不景氣, 找工作很辛苦, 所以一堆人都急著要就業及尋找鐵飯碗(公職). 所以我反而建議學生,這時候應該躲在學校裡, 把技術練熟了, 等景氣好轉時再來就業, 而當景氣正好時, 再轉入穩定的事業中.
這時後還有一個觀念要說明的, "念書是花錢的事", 這個態度一定要轉變.
念書是一種工作, 是儲蓄未來就業的能力, 而且要將個人當成公司來經營, 當外在環境不景氣時,公司的營運策略應為何?
------降低支出與成本, 降低商品製造與行銷活動, 提高資產利用與研發效能, 厚植成長的能量.
建議:
還未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 暫緩進入, 也不要太認真去準備公職考試. 能升學就先待著, 當學生花的錢並不多.
已進入就業市場人士, 多花些力氣於培養視野而非賺錢. 因為此時常遇"事倍功半"的情況, 放鬆心情過過好日子, 更重要.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明確的學習目標

給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 最近ㄚ力絲提醒我, 專研題目的接續性問題.
我也慢慢發現自己的不一致性.
早期我讓一位學生嘗試申請國科會的大專生計劃, 預期建立分子模擬與計算生物的方法, 我們的運氣不錯, 獲得補助通過. 而從完全沒經驗, 到學生做出興趣來, 且積極主動, 我也感到非常的高興. 這完全是"無心"所得到的最好成果了.
隨後, 我考慮到延續性的問題, 所以就找了2個晚一屆的學生來做, 同時也讓這位學姐有指導學弟妹的經驗. 然而, 事情越來越不像我所想像的, 學姐不知要如何教學弟, 而學弟也就傻傻的等指示, 就算兩邊我都罵過了, 結果還是一樣, 雙方都僵在那邊.
嗯, 這時我發現到了.
這是我定錯學習目標了, 我希望學生主動學習, 應該要先瞭解學生想要從我這邊學到甚麼, 而非放任學生自己選擇.
<----- 中呂宋大學(菲律賓)漁業學院的旁邊溝渠.

當老師的真能夠給學生好的釣干嗎? 還是只懂的做做樣子而已.
因為, 當做老師的無法給予足夠的心力來指導學生時, 目標就會淡薄掉, 最後雙方都將徒勞無功.
老師的得失心也要淡一點, 讓學生去獨自享受那成果的榮耀與過程的甘苦.
我應該把研究重心整合一下, 例如: 食品生技的分析技術和課程的整合, 至於養殖和微生物就交給其它專家來進行. 所以BSEL之研究方向, 1. 生化工程, 化妝品製造及藥物分析為主題. 2. 資料分析, 包括生化分離技術與數值工具的發展. 而其他岔開的問題都要把它再導回來, 像是建構Micelle or Liposome的生物膜模擬系統, 微生物(酵母)代謝會產生啥東西, 有何功效, 如何分析其路徑, 結果的呈現與教學的應用.
看來做老師的也很需要明確的研究目標, 接下來我才能引導學生提出有效問題.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專題研究的進度

一. 書報討論
這是大三下學期之專研的主要評分基準, 每位同學都需要上台報一篇論文給大家聽.
2009 Spring Semenster, BSEL實驗室專研討論時間為:
A. 星期一下午1:00~3:00;
B. 星期二下午2:00~5:00;
C. 星期三下午2:00~5:00.
星期一完全由我主持(但多數同學好像有課), 星期二由高嘉霙協助,星期三由黃國旭協助, ....也就是我都在實驗室AA4022, 如果有問題要討論就找這些時段, 大家一起談.

作業:針對你的專研題目, 請找出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字3~8個, 最好是原文的專有名詞(3~8 Keywords in English). 這是方便同學找資料及寫論文用的, 因為關鍵字可以幫助同學釐清方向並確立論文主軸. 利用上一篇的專討論文及關鍵字寫一篇簡短中文5000字的報告(deadline 6/1前).

寫作練習

先前有請同學協助進行教案的編寫, 這是一個需要耗費心力投入的工作. 多數認真的同學在資料的收集及整理方面做的不錯, 不過, 跟學士論文的寫作練習相似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

不僅是"有去做"就可以了, 還需要思考 "寫的好不好, or 還可以更好嗎?" 也就是說, 寫作練習就是思考的練習, 而且是動態的, 並不是你今天寫完了, 事情就結束了.

撰寫文件的目標大多在於"概念的傳達". 換言之, 讀者是否清楚瞭解你每一句話的意圖, 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通常好的文章整體架構清楚, 而段落內的架構也很完整, 這是科學論文最常被要求的地方.
那要如何學習 "科學文章的撰寫架構"呢? 多一點文獻閱讀的經驗, 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或者是我個人常用的小技巧: 改寫人家的文章.

有時, 我們常常會看書 (or 文章)到某一段落, 就是看不懂. 經常要反覆思考多次, 然後好像猜到了作者的心思. 通常, 老師會重新練習改寫這段文章, 然後想一下, 我能否一次就看懂它呢!! 這事實上, 就是學士論文撰寫時, 指導教授的工作. 當同學在進行思考的練習的同時, 老師會指出你的思考還有那些地方多餘了, 那些地方欠缺, 那些不清楚. 所以, 我會不斷地要求同學給予回應, 無論是用 "信件文字" 或是 "口語".
而當你還不知道 "自己不夠好" 的時候, 是不可能讓自己變更好的, 這些都只是在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 與他人的看法及成果無關. 這就是"改寫訓練"的核心要義.
其次, 善用"起/承/轉/合"的通用架構: 1.先簡單說明其重要性與目的, 2. 再說明現況與該如何進行, 3. 有沒有可以比較的或例外的可能性, 4. 最終提一下自己的功績. 同學可以比對一下, 是否大多數敘述性的文章, 都有類似的文章架構.

所以, 架構不完整常常會讓人不知所云, 因為讀者通常不是作者.
簡短的說明我的論文指導方式, 只是希望同學能瞭解並學習到一些方法技巧.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如何決定期刊的排名

科學研究由於資源整合的問題,通常會有許多人的參與,而科學研究社群中的回報通常以學術期刊的發表來評估(就是良好的學術名聲)。 所以列名共同作者與排名順序通常是計劃主持人非常頭痛的課題。
我自己的準則:
誰夠資格列為共同作者
1. 提供研究構思與學說的發想人
2. 瞭解研究目標與細節的撰寫人
3. 獲得正面實驗證據的實驗人員
4. 提供重要設備資源的研究同儕
誰應列為致謝對象
1. 協助論文的撰寫與修改
2. 對研究方向提供部份資料參考與討論
3. 協助部份實驗的設計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