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TV遊記後篇-食品安全]

雜誌跟電視台的訪問受限立場與時段,有些看法很難呈現,或者被部分截取及不當解讀。
正好明天要教食品安全及衛生管理,就整理一些畫面中"不太被認同"的個人看法,例如:化學醬油安全?調和油安全嗎?
[TV遊記後篇-化學醬油] 這要先談談化學這個名詞是怎麼被汙名化的,就以我當年填志願時的環境,談到化學就是很毒的,跟環保是對立的。殊不知,人類社會是仰賴化學科技的進步才能有現代化的生活模式,不再是原始的,所以,天然的特質才需要被現代社會所保護。
自己釀醬油不是很好嗎?如果你聞過發酵失敗的醬油,你就知道醬油還是買現成的好。
天然純釀的醬油風味當然好,但是,至少要半年以上,你願意花多少錢買100 mL的純釀醬油(零售價應該要NT40~50)。
所以,如果利用化學水解,加速反應,再利用微生物發酵,代謝轉換甘味物質,這不就是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嗎?
當然,有些醬油只是鹽巴跟色素混一混的,那叫做假醬油,是偽劣商品,對身體健康當然有影響。請不要把鹽酸(HCl)水解蛋白當成是劇毒物質或無良製程,難道你不知道肥皂是用強鹼氫氧化鈉(NaOH)調製出來的嗎?
[TV遊記後篇-調和油] 油脂的來源是可以被分析及檢驗的,不過解析度有適用的範圍,藉由油脂中不同脂肪酸的組成分布(有點像指紋的概念),分析化學家是可以區分不同來源的油脂及產地,混和油也是可以的,但是含量越低越難辨別,但含量低的添加油就喪失降低成本的優勢了。不過,挑選一些特定油溶性成分(例如:固醇及色素),是可以提高分析技術的靈敏度。
調和油因為脂肪酸的組成更多元,一般而言,營養價值是更高的。
考題:如果調和油的標示是高價油及低價油對半混和(50%-50%),今天,陳老師善心大發,多加了1%的高價油,請問是否有標示不實的問題,應否受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