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濟不景氣, 找工作很辛苦, 讓我對學生的發展感到憂心.
這次在蘇比克灣遇到一位台商, 他已經包下半個台灣大面積的海域, 想要找人在菲律賓進行水產養殖.跟這位蔡總談了一下, 加上對菲律賓發展歷史的瞭解, 讓我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產業經驗與教學方式.
私立大學的學生常常抱怨設備差或師資差, 這或許有50%是真實的狀況, 因為私立大學的資源比較不足. 然而, 當另外50%的設備或師資補足後, 學生的學習態度更是無法轉變其身為次級人才(浪費生命) 的狀況.
"不是銘傳老師教的少, 而是銘傳學生只想學的剛剛好"
認真的學生都把力氣花在升學上了, 只想考上國立的研究所, 就認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可以不一樣了. 不然就是要求老師上課只要"講重點" or "重點整理", 補習班的學習心態以應付考試為目標.
最慘的, 對學習完全放棄, 就一天混過一天.
優秀的人才如果修了一門"戲劇鑑賞"的通識課程, 但老師上課講的不夠豐富, 他會到外面看更多的影片或表演, 甚至就去加入戲劇社團, 看看怎樣才是戲劇. 知道自己要學的是甚麼, 你自己會找到學習的最好方法.
能夠做事比唸書拿到博士更重要, 其中 "態度" 真的很重要.
做老師的, 通常只要聊一下或相處一段時間, 大概都知道一個年輕人未來的成就跟發展了. 而教學的功能就是想要讓學生有不只有"慣性"而已, 還要能"轉彎". 遇到問題, 即使沒有現成的答案, 也願意嘗試解決它.
不景氣的情況下, 我發現只會唸書和抱怨資源不夠的人, 通常就是讓社會向下沉淪的推手. 當然, 這些人最終會一起沉淪並以打壓他人(社會更底層)來謀生. 令人憂心呀, 台灣社會已經訓練出一票, 不知長進卻只想占據位置的年輕人, 距離菲律賓已不遠了.
就系統動力學的角度來看, 能夠產生正向回饋的, 也許就是大學教育這階段吧! 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卻採用更高的標準. 讓學生能夠通過, 但是必須僅慎小心, 稍一不慎就錯失良機或明年見.
如何讓學生瞭解"把事情做好"的重要性, 或許是近幾年我要花點力氣來設計課程的. 例如, 專研的實驗資源就讓學生來參與協助, 聯絡GC/MS or LC/MS的資源由學生來接洽, 藥品的採購與訂購也由學生來提出, 然後成果再導回課程來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